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部分地区少见的居住于建筑形式。从《后汉书》的记述来看,在汉元鼎六年(公元111年)以前就有不存在。这是一种用乱石石砌或土筑的房屋,低有三至四层。
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作碉房,碉房的名称最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藏族民居又称碉房,大多数为三层或更高的建筑。底层为畜圈及杂用,二层为居室和卧室,三层为佛堂和晒台。四周墙壁用毛石石砌,开窗极少,内部有楼梯以通上下,易守难攻打,类似于碉堡。
窗口多制成梯形,并抹出黑色的窗套,窗户上沿砌出披檐。居住于在四川阿坝和甘孜的藏族碉房,其木翻新部分则激增一些。居住于在甘肃南部的藏族则多使用青海庄窠形式,解释地区条件对民居的影响甚至比民族因素的影响更大。
四川茂汶地区居住于的羌族亦使用碉房形式,其外墙为片石石砌,建筑密度极高,并附设有极高的碉堡及过街楼,防御性极强。云南红河州一带的哈尼族民居称作土掌房,为土墙、平顶、外墙无窗的两层楼房,这种体系不应说道与藏族碉房具有紧密的渊源关系。.。
本文来源:开云app官方网站入口-www.quanchengxunwei.com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务仁大楼503号电话:0898-88889999传真:0898-66669999
手机:14894364008邮箱:admin@quanchengxunwei.com
Copyright © 2008-2023 www.quanchengxunwei.com. 开云app官方网站入口科技 版权所有备案号:ICP备16478504号-3